师爷馆讲解词(简略版)
欢迎大家来到绍兴师爷馆。
师爷,古代官府里的一门特种职业,古代衙门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绍兴师爷,则是这个特殊群体里地域性最为显赫的存在。我们所熟知的许多著名人物,如秋瑾家的秋氏家族、陶成章家的陶氏家族、鲁迅家的都昌坊周氏家族等等,祖上都曾经是师爷辈出。
其中尤以徐渭的名声最为响亮。徐渭是绍兴师爷在明朝的代表性人物,可谓绍兴师爷的先驱。
师爷并无官衔,与主人属于雇佣关系。
古代出征的将帅,治无常处,以幕帘为府署,所以叫“幕府”,是将帅的指挥部。“后来延揽帮办幕府事务的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友、幕僚、幕宾等相应称呼。
幕府制度中包含家臣制、幕友制和幕僚制。
家臣是相对于公臣而言的,主要掌地方财、政、军大权;相佐家主参加盟会、聘问,为家主出谋划策、料理家主的日常生活等。其自主用人的特点与幕僚制度具有相似性。
幕友制的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关系密切。所养之士由主人自己出资聘用,双方是主宾关系。
幕僚制。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纷争。各国诸侯王为了达到争霸目的,急需各种人才为之所用,以便取胜。《管子·霸言》曰:“夫争强之国,必先争谋。”由此,贤能之士被拔高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政治中,军事长官和行政长官所拥有的权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幕府制度的基本制度有一个从“辟署制”向“招聘制”的变化,
明代是师爷群落初步形成的时期,绍兴一带有不少读书人离开故土,投身吏役。明代顾炎武的《日知录》里,就写到当时户部十三司中都是绍兴人。
到了清初,绍兴师爷才开始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地方主管官吏,上自总督、巡抚,下至州县长官,都会聘请若干师爷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绍兴师爷处事灵活、练达、圆通,深受各地封疆大吏重用。由此成就了清代师爷群体最后的辉煌。直到辛亥革命前后,师爷才退出历史舞台。
师爷有着很细的职位分工。主要分为刑名、钱谷、书启、谋略、奏折、征比、挂号、账房、阅卷、朱墨以及漕粮、河工、教读等师爷类型。
师爷行业对职业的技能要求很高,其行业规范的养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从清代幕友从业来看,基本上都经历了学幕、荐幕、就幕的过程。
学幕其实难的是刑名和钱粮两类师爷。一般地说,这两类师爷是必须经过专门拜师学幕才能学成的,因为他们必须是熟通法律和司法事务以及衙门惯例的专家。因而条文比较抽象,也比较简单。执行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也考验执行者的理解能力。
在所有幕友中,以刑、钱幕友的报酬最高,一年的收入,最高可达年储800两。
以至出现如若没有绍兴师爷,衙门就难以正常运转的局面。于是造成了“无绍不成衙”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
绍兴师爷有着数量多,大家族多,分布广,明幕多,素质高等特点。受文化传统熏陶和自身磨砺,绍兴师爷学识广博,注重道义,而且言辞机巧,善于出谋策划。由此构成了绍兴师爷群体优秀的综合素质。
清朝建立后,对治理非常陌生,难以有效管理;所以需要聘请文化高,懂刑钱的师爷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而绍兴自古以来就是文风炽盛的地方,文人辈出,读书人甚多,从事举业的人比其他地方为多,这从绍兴举人进士的人数可知一斑。
绍兴出师爷与一方水土滋养智慧族群相关,又与精明越人一向具有精细谨严善于谋划的特点有关。绍兴师爷都具有一种自强不息、自我开拓的奋斗精神,以及不断调整自己步伐、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进取精神。
我们在前方列举了12位绍兴师爷。历史上师爷多达上万人,留下姓名者不过六百。
他们作为政治舞台上的佐治群体,已成为历史。然而,以绍兴师爷为核心内容的师爷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现代文秘、司法、财会、档案等社会领域的专业智库建设,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一代智慧人物的成长。在学术研究,影视戏曲方面都形成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