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史诗——长征
——读王树增《长征》有感
这是一首永恒的英雄的史诗!
赤红的封面上,赫然两字“长征”,铿锵有力、坚实稳重;两颗五星,含着党徽,连接着长征路线的始末,传递着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
这本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被评为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作者经过大量史料的查阅,对许多老红军战士的实地采访,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的许多感人事迹,使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接触长征的历史,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长征虽已过去多年,但长征的精神却时刻牵系着一代代,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在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人类一000年》一书中,长征被公认为人类千年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之一。
“在人类物质与精神的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王树增的这个问题,自有他自己的答案。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也想通过实践获得自己的答案。
我不知他是否曾多次脚踏长征实土,亦或是俯首贴地聆听当年的脚步;不知他的思绪是否盘旋在中国工农红军跨越的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越的二十多座巨大山脉,渡过的三十多条河流之上;不知他是否想象着他们如何转战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的地域面积,如何征服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的山脉,又是如何险渡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不知他是否感叹着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但我却真真实实地想这么践行一次,而后试问自己:“我的十四岁至二十岁是怎样度过的,我的二十岁至二十五岁又将怎样度过?”
若是日后我有幸站在那土之缘、山之巅、江之岸,请给我时间,我将令思绪纵横,令想象盘旋,认真回味本书中的细节,将其铺设为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印现在眼帘。
在阅读本书时,泪水总是溢满了我的眼眶,是感动,是痛惜,是崇敬!这是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史诗!它是永恒的、坚实的、纯净的!看着本书的结尾,耳畔也不禁响起了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陆丽芳/文